+发表新主题
查看: 3748|回复: 0

【家乡】家乡荔枝的诉说

[复制链接]

【家乡】家乡荔枝的诉说

[复制链接]
天天向上 发表于 2014-6-11 23:52:54 浏览:  3748 回复:  0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诏安集合网  集合诏安人
www.zajihe.com
-----------------------------------
文章来源:郑子斌
文章整理:诏安集合网 实习编辑 阿桐

本文经原作者授权发布

0(10).jpg
0(11).jpg
0(12).jpg
0(13).jpg
0(14).jpg
0(15).jpg
0(16).jpg

我的家乡诏安,是闽南地区盛产荔枝的地方。提起荔枝,让人想起唐·杜牧《过华清宫三绝》的“一骑红尘妃子笑”的诗句及故事;想起了唐·白居易的《荔枝图序》;想起了宋·苏东坡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等诗人名句。家乡的荔枝好,它以“乌叶、妃子笑、兰竹”等品种远近闻名,尤其是后港村的“乌叶”更是闻名,其果大核小,壳红肉白,晶莹剔透象珍珠,让人感到可爱。

荔枝作为一种普通的社会产品,它同样承载着社会不同阶段的印记。它在诉说着自己的不同感受。

记得老人传说:家乡荔枝在古时候,一直作为上京奉敬朝廷的贡品。在当代社会,它曾一度上京进贡,受到北京官方的亲睐;它曾一度作为向上级部门拉关系,跑项目的敲门果;它曾一度作为馈赠亲友的最佳礼品。

在五十年代初,那些老祖宗辛苦种下的果树,全部被没收入社。一切权利归农会,农民吃荔枝由生产队分配。城镇居民吃荔枝凭购粮证按人口供应。记得在六十、七十年代,荔枝每斤在8分钱。城镇居民凭购粮证在指定的果品门市排队购买。果品门市营业员在你出示的购粮证里写上时间并盖上刻有“荔枝已购”的长方形印章。乡下的农民要送给县城亲友的荔枝,装在“篮饭仔”里,表示诚意、庄重。县城亲友要回送些物品,叫“压篮饭”,表示礼常往来的敬意。在那时,县城有农村的荔枝亲友的人,感到“自豪”。农民在荔枝收获后,至少要煮些饭菜拜树头,表示不忘根本,也祀来年再丰收。

在实行包产到户后,农民生产积极性被激发出来了。生产队的果树分到农户。农户又再在自己的自留地,房前屋后,在山坡上开荒种果,随着市场的需求,农民逐步改变以“粮为纲”的经营模式,同县城的机关干部,开始大规模的上山种果,甚至还将几个国营农场种植多年的橡胶树,砍掉种果。砍掉五十年代种的橡胶种上水果,到目前来看,更是让揪心之痛。当今一亩橡胶的价值相当于20亩荔枝的价值。当时近4万亩的橡胶就在这种盲目的推动下,一夜之间,化为水果。

在九十年代初,当家乡荔枝进入成熟季节,每市斤在3-5元的价格不等。各地水果批发商、罐头厂、南来北往的旅客,回乡探亲人员,他们成批成群涌入诏安,看荔枝、品荔枝、买荔枝。有大车、小车、有机动车、非机动车、有肩挑、手提,一车车、一担担、一袋袋,从诏安运走。荔枝市场走俏,价格提高,农民增收,真是“人欢马笑”。令人振奋的是,在一些荔枝种植大村,有设点收购、开炉焙干,办厂酿酒……乡镇干部总动员,设卡把关,深入乡村,征收土特产税。总之,在当时,荔枝成了家乡的摇钱树。

可惜,好景不长。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家乡的荔枝开始变味了。农民增产不增收。昔日那车水马龙,人欢马笑的繁荣景象不见了。陆路运输成本高,罐头厂倒闭,致荔枝外销困难。在本地及附近县市销售其量有限。销售价格直线下降,如2011年最低为0.8元,最高为1.2元。果贱伤农,这几年来,部分果农弃果抛荒。有相当部分乡镇砍树办厂,相当部分乡村砍树建房。昔日的落地果能变废为金。今日挂树果,让其烂掉变为无味果。

可惜,真是可惜。家乡的荔枝,原来的珍果、摇钱树,当今却变成无味果。其变化太大了。


免费公益广告,需求部门请与本平台联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管理员

149

回帖

0

听众

0

收听

管理员

积分
809
猜你喜欢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诏安集合网 ( 闽ICP备11004286号 )

    GMT+8, 2024-10-18 21:1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用微信扫一扫

    诏安集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