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李薇 余胜容 佘麦秋
文博会前夕,第二届“三联工”精英雕刻大赛决赛在深圳市龙岗区三联水晶玉石文化村举行。经过两个多月时间的筹划,并通过3天的现场实际操作比赛,经过玉雕界大师级评委公开打分,最终角逐出16位获奖选手,成为新一届三联工的“佼佼者”,作品在文博会上展出。记者发现,今年的比赛中,很多都是“80”、“90后”的年轻选手,他们有着老一辈的扎实功底,又在实践中增添了自己的的新想法,使得雕刻这一传统技艺又得以薪火相传。”
今年第二届“三联工”精英雕刻大赛的冠军共5人,既有去年就参赛的受到瞩目的陈宗艺等老将,又有诸如陈建通这样首次参赛即夺魁的“新秀”。羊城晚报记者从中挑选了几位“新手代表”,听他们讲述自己的玉雕人生。比起老一辈的师傅,他们更加健谈也更懂得平和地对待自己事业的发展。
“参加比赛是为了交流切磋”
5月底的一天上午,记者来到陈建通的工作室,外面大雨瓢泼,室内却安适、静谧。他摆开福建人的功夫茶,讲述了自己的“玉雕人生”。
今年30多岁的陈建通是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人,他告诉记者,自己哥哥的工作室就离他不远,他是跟着哥哥学玉雕一路慢慢出师走到今天的,挺满足于现在的发展状态,决定扎根三联,逐步提高技艺,在玉雕这条路上扎实前行。对于首次参加玉雕大赛就获得冠军,陈建通倒是心态平和,“比赛主要还是交流切磋为主。得了冠军当然高兴,作品在文博会期间也进行了展示,对于未来也是个很好的起点。明年还会继续参赛。”
庆幸选对了职业
陈建通不大的工作室里,一边是展示区,里面放满了他雕刻的作品。其中本届“三联工”精英雕刻大赛获得冠军的作品“五福临门”就放在展示柜台显眼的地方。这件作品利用了玉石本身的“皮”的色彩雕刻了五只蝙蝠,环绕在一个传统的中式大门四周,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境界用方寸之间的玉石吊坠表现得淋漓尽致。
工作室的地上,散放着一些刚刚切开的玉石原料,是他最近创作的原材料。陈建通说,自己白天一般就呆在工作室兼店面里,有客户前来就喝茶交流,没有客户的时候就悉心创作,生活简单而充实,他挺满足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
到今年,陈建通从事玉雕这一行业整整十年了。说起入行,颇有点误打误撞的味道。不同于很多美术专业出生或者从小有美术基础的玉雕师傅,陈建通曾经是一名“理科生”,经过苦读和高考,被福建省交通学院信息工程专业录取。就在报道的前一天,他经过思想斗争,决定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随着哥哥陈建辉辗转南下,在草铺落脚,开始学习玉雕。“当初这样选择,是因为哥哥的‘示范效应’,加上同族叔公已小有成就,自己觉得学门手艺,就是自己的本事了。而且家里经济条件不是特别好,学玉雕既可以早挣钱也可以避免大学毕业找工作的烦恼。”回想起往事,陈建通庆幸选对了职业,让十年人生一直是一个向上的姿态。“但是若我现在去选择,我有可能会选择当初去读书。有了阅历以后的人生就是这么奇妙。”
认准三联的大环境
陈建通告诉记者,他自己的亲戚有十几个,都在三联水晶玉石文化村做工办厂,一个带一个,逐渐都做了出来。他自己走出则是受了哥哥的影响,哥哥又是受到“叔公”陈百秋的影响。“我们一大家子都在做这个,各自开厂又抱团发展。“2005年来到深圳,跟着哥哥进工厂做学徒,先到草铺,然后工厂搬到了沙头角,2007年去了坪洲,2008年选择落脚三联水晶玉石文化村。这时候三联的玉石交易已经渐成气候了。特别是自己独立出来开工作室,依托三联的打环境,买玉的原石很方便,也有一定的客户群,只要自己不断努力,事业一定会越走越好的。” 陈建通对未来不是很有野心,但是也小心地布了局,并朝之努力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