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位条件
地处诏安的东南沿海地区,向东向南对接云霄、常山和东山,是漳州四大增长极之一—“环东山岛经济开发区”的有机组成部份。
二、区域核心优势
1、生态宜居条件突出;
2、空间资源厚积薄发,具有广阔的腹地、绵长的岸线;
3、文化底蕴悠远浓厚,有古城文化、书画艺术文化、海防文化、石刻文化等;
4、拥有优美的滨海景观。
三、向海发展的原因
1、国家构建滨海都市带、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建设海洋新兴产业示范基地,推出原中央苏区县优惠政策等,为诏安实现向海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2、省域之间闽粤经济合作区的建设,对推动诏安向海发展,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3、漳州市提出四大经济增长极的发展战略,为诏安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有利于诏安利用自身的区位、岸线、交通、文化优势,借机加快转型发展,实现跨越发展。
四、滨海新城的规划范围
联合梅岭、桥东、金星、四都四个沿海乡镇以及城洲岛,总面积165平方公里。其中扣除城镇建设用地、敏感生态用地等,仍有38.9平方公里的土地存量。
五、存在的问题
1、城镇空间散点布局、交通联系有待提升。
2、产业类型同质度高。工业布局分散,同类产业没有集中布局。
3、资源开发档次低、生态环境亟需改善。地方特色挖掘不够,滨海风光、古城文化、湿地资源等特色没有完全体现,海产过度养殖和临海工业区设置影响了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
六、规划设计
1、愿景目标:闪耀闽粤门户的活力新城、汇聚山海史诗的魅力半岛。
2、战略定位:闽粤经济合作区的生态产业示范基地、环东山湾的滨海休闲后花园、乡土文化的演绎平台、生态宜居的闲雅慢城。
3、战略构建:一是产业升级——双力,即“北部做活力,南部做魅力”,北部以金都为主,发展海洋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南部以梅岭半岛为主,发展休闲旅游业;二是空间整合——双修,即“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主要保留自然山体,保护河流入海口形成湾区湿地;城市修补主要顺应地形合理布局城镇组团、优化交通路网、完善城镇功能和公共设施,提升城镇品质。
4、规划布局:轴线发展,两翼带动,组团递进。 轴线发展——以南北走向的快速交通路网为轴线,拉动滨海新城发展; 两翼带动——北翼以金都为基础,发展海洋产业、新能源产业,南翼以梅岭为主,发展生态休闲、文化体验的旅游产业; 组团递进——以山体、水系、湿地等作为划分组团的依据,弱化城镇规模,保持空间发展弹性。
5、交通优化: 区域互通——实现交通一体化发展格局,建设滨海快速路、九侯大道、江滨大道,连接外部交通路网。 区内互联——建设区内快速交通网,发展休闲旅游慢行系统。
6、旅游发展 功能划分为:一核一带两区,一核即旅游集散中心,以梅岭为旅游服务基地,一带即滨海风情旅游带,从北至南沿海岸线展开,两区即生态科技园和生态博物馆,生态科技园以滨海体验和高科技产业体验为主,生态博物馆以古城文化、海湾湿地、城洲岛森林公园为主。
7、生态保护 划定生态红线,确保区域生态安全; 保护海洋环境,重点加强海岸、海湾、海域环境保护; 设置海岸缓冲带,避免因近海区建设造成地貌环境改变; 加强沿海防风林建设,筑起牢固的绿色屏障, 复育宫口湾滩涂湿地,形成生态保护示范区。
1、《滨海区域发展战略及旅游概念规划》——总体功能结构图
2、《滨海区域发展战略及旅游概念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图
3、《滨海区域发展战略及旅游概念规划》——旅游功能区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