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群猴,年长的叫“老猴”,年轻的叫“小猴”;肥胖的是“肥猴”,瘦小的是“㾪猴”;高个子的是“高脚猴”,矮个子的是“矮股猴”;还有“觑目猴”“跛脚猴”“暗目猴”……“猴”,现在不仅指男子,连女子也修炼成“猴”。其实,女子应该是“猴母”!
孩子群里的头头叫“猴头”;小孩子的各种闹腾叫“猴戏”或“张猴戏”或“覂猴跋”(“覂”读“禀”,翻车叫“覂驾”。)或“变猴弄”,这些都是“猴样”。长得丑的是“猴头鼠耳,虎狮红目墘”,脾气火爆的是“猴仔心性”,毛手毛脚的是“猴脚猴蹄”;身材瘦小,但很结实叫“猴筋猴筋仔”。
这群爱恶作剧、爱闹腾的孩子,叫“猴鬼仔”!这群“猴鬼仔”不能纵容,否则将会“倖猴扒家己”。被称作“猴”的,别生气,有的人连当猴都不够格!那样的人常被骂“做猴欠支尾”或“做猴着会爬树”。
骂人用“猴”。挨枪子的是“拍铳猴”或“考铳猴”,还不解恨,那就骂“考大铳”。
其中,最常用的是“猴精”。“猴精”除了比喻机灵而又顽皮的男孩子外,还是女人对男人连嗔带骂的话语,有打情骂俏的意味。与自己的“同年细妹”结婚的人,妻子是如何称呼他呢?坊间的描述是:“头扇叫兄,落来叫名,尾扇叫猴精(‘扇’是‘时’的鼻化音)”。看来男的终究要返祖成“猴”。
孙悟空曾手持金箍棒大闹天宫,自封“齐天大圣”。“大闹天宫”被轻描淡写成“闹(音变为la6)天宅”,演变成嬉戏吵闹。“齐天大圣”也变成了“猴齐天仔”。“仙拼仙,拼死猴齐天”是指两强相争,结果危及无辜的第三者,就好像神仙斗法,孙悟空跟着倒霉!另一说法是“仙公摔死猴”。
金箍棒也改名了,叫“金公重”。“金公”就是孙悟空。《西游记》第二二回:“先将婴儿姹女收,后把木母金公放。”黄肃秋注:“道教称铅为金公。认为‘真铅生庚’,庚辛为金,地支申酉亦为金,申属猴,所以后文的金公有时又指悟空。”
“着猴”也是女人骂男人的常用语,骂人不正经或做事太急躁,以致把事情做错弄糟。另外还指小孩受到惊吓所得的病。家里有小孩患“着猴”病,忌称猴子,把猴子说成“幼毛仔”。“着猴”的升级版“着蠡猴”。蠡,普通话读luǒ,诏安读lou2(卢),皮肤病,指六畜疥癣之疾。《左传•桓公六年》:“博硕肥腯……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瘯蠡也。”杜预注:“毛皮无疥癣。”孔颖达疏:“瘯蠡,畜之小病,故以为疥癣之疢也。”“着蠡”原指猪得了皮肤病,没猴什么事,再说,猴也不属于六畜,猴子也有蒙冤受屈的时候,成“着猴”之猴。
作者简介:张一贵,1988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诏安一中语文高级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