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诏安集合网 集合网诏安人 www.zajihe.com ----------------------------------------- 文章来源:海峡导报 卢婷雯 文章整理:诏安集合网 CC一梦 “只要百姓相信我,我就要继续做下去,多办好事,多办实事!”王水金老人这样掷地有声地一句话,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去身体力行。年逾六旬的“中国好人”王水金是漳州市诏安县秀篆镇北坑村党支部书记,也是诏安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志愿者,在过去的 二十年里,他为当地的百姓铺就了一条又一条的“幸福路”。 偏远山村路难通 募资修路险病倒 北坑村地处诏安偏远山区,毗邻广东饶平,下辖7个自然村、人口近3300人。由于海拔高,所以村里的羊肠小道总是崎岖难走。“以前村里都是瓦房,小路又是坑坑洼洼,村民在外打工赚了钱,也不愿意回家乡建设”,王水金说,别说农产品想运送出去了,连村民出行都极其不便。他意识到,要想富,先修路。身为诏安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志愿者的王水金,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无数次带头投工、投劳、捐资,就是为了实现北坑村能有水泥路,并对所有危桥进行大改造,让这些“走出去”的村民能够“走回来”。 王水金曾多次在争取资金的旅途中累倒病倒,甚至也会遭遇误解。“2012年的时候,因为一个建设项目到单位募集工程款,有一些党员不理解,认为钱是被我们拿去喝酒了”,王水金说,他马上就开了一个会,公布该项目所有的资金来源,并把募集的资金存入政府账号中,账目对百姓公开,“这样就不会有误解了,百姓也就相信你了”。每当村里有公路建设项目,有的施工单位就到处找熟人说情,更有甚者递上红包、烟酒等物品,都被王水金拒绝了。“公路建设大家都捐资,应通过招投标、比选,由信得过的单位来承建,工程质量有保障群众才信服你。” 修路建桥盖学校 事必躬亲无怨言 2007年,随着秀饶公路和树根岭、玉璋辽等乡村道路的先后建成通车,村里的农产品变得畅销了。“很多广东那边的商人来我们这里收茶叶,而村里三分之二的村民都回来了,一起建设北坑村。”王水金说道。2013年2月,坡林下村道竣工,北坑告别了公路盲肠的历史,王水金多年的期待和梦想终于变成现实。 据了解,二十年来,王水金北上南下跑项目,为北坑村争取到项目资金300多万元,修路8条共15公里多,改造危桥5座,大大改善了北坑的交通条件。“因为我们是跟广东交界的地方,原来是用肩挑手提,土特产很难卖出去,现在路好了,很多老板直接到我们这边来采购姜、茶叶,每家每户收入都多了!”秀篆镇北坑村玉章辽自然村一位村民说道。 不仅是修路,连村部、学校的修建,都少不了王水金的身影。“只要我想做的事,我就一定要办好!”王水金书记说,而他每修好一条路、一座桥,都会在旁边立上一方功德碑,在他看来,这就是群众捐资修路造桥的公开账本,“群众出的钱,都要利用好,让群众明白钱的去处”。如今,北坑村的道路修遍了,没有拖欠施工单位一分钱,王水金甚至以个人家产抵押贷款垫付工程款,可是他却毫无怨言:“我是党员,就该为百姓多考虑一点。” 二十年的坚守铺就山庄幸福路 “老婆和孩子以前都挺反对的,因为我整天都忙着公家事,家里的活都不干”,王水金笑说,现在看到了小道变坦途,家人也理解了王水金的工作。而正因为王水金的努力,不仅是当地村民,连广东饶平的群众,也都改变观念,纷纷加入到捐款、修路、养路的活动中来,这也让王水金感到颇为欣慰。对此,诏安县交通局副局长沈耀南也表示:“王水金他是把自己的家产去抵押,去贷款,先行投入,把路干起来。这是一种热情,一种激情,一种对事业负责任的态度,来承担这份责任。” 每月工资仅有700元的王水金,秉持着“待一天就干好一天”的信念,带领百姓修路建桥、种茶种果,而村民们也以最大的支持回报他。“村里有个专门拣茶叶的妇女,一天辛苦七八个小时赚了2元钱,她很不好意思地把我叫到旁边,拿出仅有的11元,说是要捐给危桥建设用。”王水金回忆说,“还有一个年逾8旬的老人,平时自己种菜去圩场卖,听说要修路,先后两次把自己辛苦赚得的680元捐出来修路。” 作为村里年纪最大的村干部,王水金仍想继续干下去:“做一个好党员,就是要全心全意为百姓造福,不要有贪念,只要村民相信我,我就会继续做下去,多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