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诏安集合网 集合诏安人 www.zajihe.com ----------------------------------------- 文章来源:霞葛乡土大观 沈海德 李建坤 文章整理:诏安集合网 CC一梦
客家土楼不仅以其恢宏奇巧的建筑构造引起世人瞩目,而且以其深刻的土楼文化内涵发人深思。霞葛镇的客家土楼规模宏大、种类繁多、结构奇巧、内涵丰富,蕴含着客家人丰富的社会人文思想观念。客家土楼集体聚居的特殊性,反映了客家人的强烈的家族伦理制度。土楼文化蕴含着客家同宗血缘凝聚力,一座土楼就是一个家族的凝聚中心。
一、正视土楼现状,有效进行修缮管理保护
由于经历岁月的风霜和遭受自然灾害的侵蚀(特别是2006年的台风摧残),目前我县土楼的状况不尽人意,多数是破烂不堪历史重负,个别的土楼甚至已经倒塌或成为历史的遗迹,如霞葛镇建设历史较久远的井北楼已完全倒塌夷为平地,还有衍陂楼系清雍正12年建造的,年代悠久,但由于长期没能得到有效的管理,已经出现屋顶砖瓦破烂和墙壁夯土多数也剥落等迹象,差不多将尘封成为历史。具体情况可以参照下表:
所在村
| 土楼名
| 形 状
| 层数
| 间数
| 建造时间
| 完整程度
| 备 注
|
坑河村
| 东曻楼
| 圆形
| 2
| 46
| 300多年前
| 倒塌7间
|
| 新 楼
| 圆形
| 2
| 30
| 解放后
| 陈 旧
|
| 衍源楼
| 方形
| 2
|
|
| 倒塌一半
|
| 聚源楼
| 圆形
| 3
| 27
|
| 倒塌正厅祠堂
| 原貌完整
| 会源楼
| 圆形
| 2
| 17
|
| 陈 旧
|
| 兴源楼
| 圆形
| 2
| 42
| 1968年
| 中楼倒塌
| 楼内埕建有祠堂
| 益源楼
| 方形
| 2
| 20
|
| 陈 旧
|
| 溪林村
| 溪昌楼
| 圆形
| 2
| 31
|
| 倒塌2间
|
| 庵下村
| 南洋楼
| 圆形
| 2
| 31
| 1982年重建
| 陈 旧
|
| 衍陂楼
| 方形
| 2
| 17
| 清雍正12年
| 破 烂
|
| 拱南楼
| 方形
| 2
|
|
| 多数倒塌
|
| 司下村
| 南昌楼
| 圆形
| 2
| 28
| 1951年竣工
| 比较完整
| 原貌保存较好
| 永昌楼
| 圆形
| 2
| 25
|
| 完 整
|
| 嗣昌楼
| 圆形
| 3
| 25
| 解放前
| 多间破损
| 被国民党官兵
纵火烧塌2间
| 源昌楼
| 半圆形
| 2
| 22
|
| 陈 旧
|
| 南乾楼
| 圆形
| 2
| 40
|
| 陈 旧
| 楼内埕建有祠堂
| 天桥村
| 绍兴楼
| 圆形
| 3
| 40
|
| 陈 旧
| 楼内埕建有祠堂
| 兰衍楼
| 方形
| 2
| 19
| 解放前
| 陈旧、完整
| 规模小
| 井边楼
| 圆形
| 2
| 40
| 解放前
| 陈 旧
| 楼内埕建有祠堂
| 天堂楼
| 圆形
| 2
|
|
| 严重破损
| 失去原貌
| 新 楼
| 圆形
| 2
| 30
|
| 陈 旧
|
| 衍绵楼
| 圆形
| 2
|
|
| 完 整
| 多已失去原貌
| 蓝玉楼
| 圆形
| 2
| 58
| 明末清初
| 倒塌3间
| 楼门奇异有旗杆
| 五通村
| 径口楼
| 椭圆形
| 2
| 120
| 700年前
| 陈 旧
| 有修改,失去原貌
| 阜和楼
| 圆形
| 2
| 40
| 解放前
| 完 整
|
| 庄溪村
| 朝阳楼
| 圆形
| 2
| 28
|
| 完 整
|
| 华河村
| 龙坪楼
| 圆形
| 2
| 37
|
| 较完整
|
|
为了加强对这些土楼的保护和管理,结合实际制订土楼总体保护规划,成立相应的土楼管理和保护机构,并开展了“我为土楼保护管理献计策”和“土楼历史资料征集”等活动,并编印下发保护土楼系列宣传材料和政策法规文件汇编等资料;县文化(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对具有重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土楼,应积极向上级申请保护立项,争取国家、省、市在保护经费与维修技术上的支持,尽量多创造有利于土楼保护的社会环境。
二、瞄准土楼特色、开发推介土楼旅游项目
霞葛镇的土楼数量繁多,在做好保护和管理的同时,必须撷取较有特色的土楼,进行全面的修缮,做好开发土楼旅游项目。例如:霞葛镇的嗣昌楼是三层土木结构,建筑年代久远,在革命战争时期发生过激战,曾被国民党官兵纵火烧毁过(其中烧塌的两间目前仍未重建),可结合革命斗争历史开辟为旅游圣地;再有霞葛镇蓝玉楼系明末清初建造的,其楼门建设的比较奇异,现又存有旗杆的遗迹,这都可以作为探究客家文化的旅游素材进行挖掘开发。 开发土楼旅游项目,依托本县是中央苏区根据地,客家山区又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史,从山区的土楼周边做起。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有《各具特色的居民——客家民居》一文,我们县的客家土楼就是其中的建筑典型之一,我们可以在小学生中开展“走出课本看土楼”活动,让家长带孩子到土楼实地参观,让年轻一代领略这“世界建筑奇葩”的风采,并从中感受课文中描述的深奥客家文化。在此基础上,营造声势,大肆宣传客家土楼的“大、奇、巧、精”等特色,引发人们有猎奇探奥的心理,从而带着好奇之心来欣赏我们的客家土楼。
三、挖掘土楼文化,剖析文化内涵势在必行
客家人重视文化教育,早已形成一种特别的风气。例如:方楼圆寨平面布局中隐藏着三堂屋轴线意识,强调聚族而居所应遵守的尊卑秩序;方楼圆寨均在中轴线中心位置建一高大厅堂,作全楼的中枢和向心点,楼内每环每层每间房屋朝向中枢,体现了客家人的家族向心力和统一性;八卦土楼包蕴了道家深刻的哲学思想等等。
因此,每座土楼都有一些内容文雅用于教化的楹联牌匾等等,就是这些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土楼内设学堂、题对联诗文,使土楼深具浓厚的文化性。尊师重教的传统,使许多土楼内专设学堂或以祠堂祖堂兼作学堂,供本楼及邻近子弟学习文化。土楼家族还很注意“兴诗立礼”,楼内随处可见的对联无时不在激励后辈学子力求上进。这些自勉或勉后人的家训,是土楼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客家土楼文化内涵丰蕴的极好写照。
所以,剖析客家土楼所蕴含的客家人历史及其徙居方面的文化内涵很有必要,开发中挖掘土楼的文化遗产也势在必行。但可惜的是经过历史的沧桑,流传到现在的土楼历史材料很少,有的也已散落民间,需要经过一番的搜集与整理。为此,必须积极保护相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动人民群众尤其是当地的土楼居民,共同来挖掘土楼蕴育的文化积淀,把本地的客家土楼文化编成印教材,制作有关推介土楼的电视专题片在诏安电视台《南大门》栏目播出,全方位、多角度地让当地居民和社会各界了解土楼这一珍贵价值,让小孩永远记住自己土楼的历史,并且能够尊重和理解这段历史。激发公众积极参与土楼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自豪感。
客家土楼是原始的生态型的绿色建筑。她以最原始的形态全面体现了人们今天所追求的绿色建筑的最新理念与最高境界。通过不懈努力,我们坚信这样高大对称、自成一体的建筑瑰宝和蕴含着深刻文化内涵的东方文明明珠,定能够熠熠生辉,继续发挥她应有的历史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