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林曦
这两天,漳州乌山救援事件在微信朋友圈再次发酵,网传一名被救者抱怨救援队“装备不齐”“走得慢”等等,让不少网友义愤填膺,觉得“心寒”。对此,厦门曙光救援队队长昨日回应:“做救援的目的就是救人,把人救下来了,就不辱使命。”
争议
有人抱怨救援队动作慢
11月1日,厦门10名驴友在穿越漳州乌山景区时失联,接到求助的厦门曙光救援队赶往了事发地,从接警到将失联驴友带下山,历经了17小时。但是,3日微信公众号“云霄同城”的一条推送《乌山救援全程曝光,被救者居然这么说》称,一名获救者竟抱怨此次救援。
引起舆论波澜的是一张聊天截图。截图中,一人先告诉对方自己到家了,随后说:“救援队装备不齐全还上来救人,没带吃的,没带水,全程走得超慢,还要我们这些已经走了3天山路的人一路慢慢等他们前进,拖到1点多才下山。”
这则微信中,还有一段自称参与过本次乌山救援的人所写的内容:“参加过才明白风险极大,里面手机基本没信号,没有路,都是丛林和大石壁,深山里又寒冷刺骨。”这段内容还发出质问,“既然这么厉害,为何还要求助救援队?你让为你们祈祷平安的千万网友作何感想?”
这则微信还附了网友评论,大多数网友都对这一质疑表示不满。有网友称:“这样的人救援队和整个社会都心寒。”不过,有的市民看完帖子后,对于截图的真实性持保留态度。也有网友认为,虽然这样的说法比较过分,但是考虑到被困后的着急心态,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
记者注意到,截至记者发稿时,这则微信内容已被浏览近19000次。
回应
完成救援就不辱使命
昨日,记者联系上了参与本次救援的厦门曙光救援队队长王刚。“上山搜救,时间最重要,除了药品、绳索和必要的个人给养外,救援队员都会选择轻装上阵,以便尽快找到被困者。”王刚队长告诉记者,驴友出行时,往往带了很多装备和补给,当时被救者可能状态比较好,在山上困了那么久,心里着急着想下山回家的心态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对于这名自称被救驴友关于全程走得慢的质疑,王刚队长告诉记者,对于一个救援队来说,救援的过程中摆在第一位的就是确保安全,不只是被救者,还有救援队员本身。“当时上山用了3个多小时,下山用了近7个小时,而救援过程中一位队员脚部也有扭伤,山里天又黑,地形又都的峡谷、峭壁,救援队员肯定会更多考虑所有人的安全,而不是去贸然选择赶路。”
看到帖子之后,有些队员产生了委屈的情绪。对此,王刚队长告诉他们:“只要能够成功救援,让求助者安全地返回,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大家记着,要不忘初心。”
随后,记者试图联系上被困驴友,但是几经尝试也未能成功。
多一份理解 少一份抱怨
前一晚刚完成溺水出勤,回厦不久又马不停蹄地驰援漳州乌山,近11个小时的救援,让不少曙光救援队的队员身心疲惫;而被困驴友从1日下午4点多与外界失联,到3日凌晨1点多被救下山,这当中过去了30多小时,这些驴友可能在焦急和等待中度过。
虽然帖子里的截图真实性有待考究,但是不管是谁发出这样的言行,对于救援队员来说都不公平。就像曙光救援队队长王刚所说,救援队员首先考虑的是尽快找到人,安全将他们送下山。在此次救援中,曙光救援队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帖子中对于聊天者的指责,更多的是为救援队员打抱不平。其实,驴友的焦急也不难理解,或许只是一种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同时,或许还有别人对救援队的行为不理解,但假设大家能设身处地想想,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抱怨,也许能让救援队员的无私付出更有价值,能让大家担心、期盼的心得到安慰。(记者 林曦)
相关报道:
一声叹息
来源:海峡导报
一张疑似“驴友成员抱怨救援队不专业”聊天记录截图昨在网上疯传,众多网友替救援队员不平
11月1日,10名厦门的驴友在漳州诏安的乌山景区迷路并一度失联,牵动着许多厦漳两地市民的心。所幸在厦门曙光救援队、诏安南大门救援队、 诏安警方等多种救援力量的努力下,这10名驴友于11月3日凌晨成功走出乌山。(导报11月3日报道)
紧张救援的一幕刚刚平息,不想网络上又掀起了更大的波澜。昨日,一张疑似“驴友成员抱怨救援队不专业”聊天记录截图在网上疯传,让许多网友替救援队员不平,更有微信公众号将此称之为“农夫与蛇”的故事!
一条让人愤怒的聊天记录
这是一个微信为“请叫我倩儿”的网友与朋友聊天的聊天记录截图。“我到家了”,“请叫我倩儿”在微信中对朋友如此写道:“我只想说曙光救援队实在是……自己装备不齐全还上来救人,没带吃的,没带水,全程走的超慢,还要我们这些已经走了3天山路的人一路慢慢等他们前进,拖到1点多才下山。”
从文字内容上看,“请叫我倩儿”似乎是此次大乌山失联被救驴友中的一人,女性,她对此次厦门曙光救援队的救援工作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屑。
这张截图一出来就被网友们广泛传播,并引来众多“口水”。
漳州至少有两家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关于该截图的信息,阅读量至昨日18时许,都已超过了6000人次。
这两家公众号的态度鲜明,用了“让人心寒”、“农夫与蛇”之类用词,谴责了此次乌山被救援的驴友。
一个多小时路程走了7小时
虽然这张截图目前还不能确定是谁发出的,但图中对话中提到的细节与此次救援中出现的情况基本吻合。
在聊天记录中,这名“请叫我倩儿”主要是抱怨救援队行走得慢,甚至要被救援的驴友一路等他们。
导报记者向曙光救援队了解到,他们找到迷路驴友后,下山的路的确走得很慢,前后走了7个小时之久。
据了解,11月2日下午2时许,曙光救援队8名队员与当地向导张文山开始上山寻找,于傍晚6点左右找到失联驴友,随后在第二天凌晨1点半左右才走到位于北蔗村的大本营,前后用时11个小时。
据救援队员自己介绍,其实回来的山路才六七公里,一般正常情况下1个多小时能够走完。但在回来的路上,2名救援队员身上过敏,手臂通红,起了很多红疙瘩;另外一名救援队员的脚扭伤,再加上山路崎岖,在黑暗的夜里,一行人走得非常艰难。
事实的确如“请叫我倩儿”描述的那样,曙光救援队在上山时,带的食物和水都很少。直到当晚12点左右,赶来接应的诏安南门救援队带来了水和干粮。
一张只有救援队员的合影
“救援结束后,我们原本想要和这些被救援的驴友合影留念。”诏安南大门救援队队长“辉哥”介绍,在他们的手机里,只有两支救援队人员合影的照片。
10名驴友在走出乌山后,各自钻入赶来迎接的车辆内,只是选派了一个代表,向救援队员们表示了感谢。
而且直到救援结束后,救援队员们一直不知道其中任何一名驴友姓甚名啥。“他们的低调,其实我们很理解,作为驴友,在行动中迷路了,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辉哥说,不过他也认为,驴友在随后如此随意地评论曙光救援队的工作,并不是很合适。
一边倒的网友观点
在网上,对于这张截图上的内容,网友们表达的观点几乎是一边倒。“海之文霞”:没素质的人,做人要懂得感恩,要知道回报社会,要有一颗善良的心,但愿这些人能知错能改。“副将”:被困山中的惊悚与绝望而发出这样的声音,可以理解,但还是希望给救援人员一个客观的评价。共铸爱的社会不是单方的责任,希望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小金鱼”:人家救援队还有那么多的警察,忙了一天一夜救了他们,换来的不是一句感谢,看得我好生气。那些人不值得广大网友为他们祈祷,什么人嘛?有本事就自己走出来,又何必连累这么多救你们的人。“持宠而娇”:我们只要奉献我们的爱心已然足矣,何须在乎回报的话语?诏安人超大度,忍天下可忍之事,笑天下可笑之人。
对话
昨日下午,导报记者分别电话连线了其中一位不愿具名的驴友,以及厦门曙光救援队队长王刚。
驴友: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导报记者:你如何看待这次救援?
驴友成员:他们这么大老远的赶来救援,我们是真心感谢他们。
导报记者:那你如何看待这聊天记录的截图?
驴友成员: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我不知道那个人是谁,谢谢,再见!(该驴友随即就挂断电话)
王刚:不忘初心
导报记者:为什么这段路走了7小时这么久?野外行走你们不如这些驴友专业吗?
王刚:我们曙光救援队也是由一批资深驴友组成的,我们走得慢,不是不专业,而是为了安全考虑。乌山的山路非常不好走,在找到迷路的驴友之前,我们已经在山里快速行走了4个多小时,回来时天已黑,既然已经找到了失联人员,为了安全,我们有意将速度压了下来。
导报记者:为什么没有带足水粮?
王刚:救援毕竟与驴友旅行不一样,我们要在短时间内全面地搜寻,必须要轻装上阵,不能带太多的水和干粮。
导报记者:对于网上的这个言论,你怎么看的?
王刚:其实这个截图3日凌晨我就看到了,我要求队员们不要转发,不要评论。不忘初心,我们是来救援的,做好我们的工作就可以了。
记者手记
不能让行善者寒了心
驱车100多公里,冒着危险在大山中行走11个小时,他们分文不取,为的只是帮助别人。曙光救援队的善行毋庸置疑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敬。
感恩别人的善行,是世界通用的基本道德。且不说曙光救援队这次已经圆满完成了救援任务,即使他们这次在山上什么也没有找到,他们也不欠任何人,谁又有资格作任何的抱怨?
因此,无论截图中的言论是否来自这次被救援的驴友们,该言论本身就必须被严厉谴责。
我们不能让行善者做了贡献,还寒了心。
导报记者 郭钦转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