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诏安集合网 集合诏安人 www.zajihe.com ----------------------------------- 文章来源:海峡导报 沈华铃 张伟华文/图 文章整理:诏安集合网 阿桐
古城南门 望洋台
一边是依山而建的古城,一边是浩瀚无边的大海,600多年前,这里曾是抗击倭寇的军事要塞,如今,这里仍留着古城遗址。
大榕树、古城墙、古哨所,交织缠绕,默默守护着城内的人们。而城门之外,千百年来不变的潮水汹涌澎湃,诉说着历史,也期许着将来。
悬钟所城戚继光曾屯兵于此
走进诏安县梅岭镇南门村,仿佛走进沧桑历史。
夕阳西下,从山上或从海上劳作归来的村民,穿过古老的城门,回到宁静的村庄,结束一天的辛劳。条石砌成的城墙,经受600多年海风侵蚀,斑驳却巍然屹立。几棵古老的榕树,历经数百年的生长,已经把根深深地扎入城墙,交织缠绕,融为一体。
这座古城,建于明朝洪武20年(公元1387年),名叫悬钟所城,和龙海镇海卫古城、漳浦六鳌古城、东山铜山古城并称四座海防古城。明嘉靖以后,这里成为抗御倭寇海盗的“雄镇”,一代名将戚继光、俞大猷都曾屯兵于此,是明清两代东南沿海的要塞之一。
据《诏安县志》记载:城有“东西南北四门,上更有楼,其东西二门阻海,北门通路,南门塞之,环海为壕”。几经战乱,古城已经不复当年雄壮,但东、南、西3个城门仍在,是村民出入的主要通道,还有部分城墙(约1800米)巍然屹立。2005年,悬钟所城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为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沉东京、浮南澳’,传说这里原本要建县城,所以还修建了官道。”当地文史爱好者黄尖说,后来县城没建成,“官道”成了村庄的主要通道。
当年驻守的士兵在这里留下后人,繁衍生息,村民们种田、打鱼,过着平静、朴实的生活。而古城墙,六百年如一日,始终默默守护着城内的人们。
“君恩似海”石刻
临海听风蔡潮留下摩崖石刻
悬钟所城外,便是浩瀚的大海。在濒海的山丘上,怪石林立,其中一块巨石坐北朝南,如屏风耸立,巨石上以楷书刻着“望洋台”三个大字,两旁分别刻有“大明嘉靖五年三月朔旦”、“福建布政司右参政临海蔡潮题”字样。石刻高达6米、宽2.7米,楷书雄浑有力。
倚靠“望洋台”,远眺是碧波万顷,气势磅礴;近看是波涛汹涌,潮涨潮落。据悉,此处被称为“钟门巨浪”,为诏安的二十四景之一。“这是明代的摩崖石刻,是蔡潮当年为了鼓舞士气而题的。”黄尖说。
据悉,1522年至1527年,蔡潮任福建布政司右参政,嘉靖五年,即公元1526年,蔡潮分巡沿海州县,当时诏安尚未置县,蔡潮巡视悬钟千户所时,在此题字。除了“望洋台”外,在悬钟所城内还有一个“君恩似海”石刻,高约4米、宽约1.4米,同样是蔡潮所题。
除此之外,悬钟所城所在的果老山,至今存有明代至民国时期摩崖石刻36方,多为明代守城将领、幕僚及其友人题刻,被誉为“漳州第二碑林”。旁边的关帝庙,香火旺盛,每天都有来自各地的善男信女前来烧香祭拜。
|